近日,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藝術、英語等2門課程標準。2019年12月份以來,教育部相繼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、信息技術、體育與健康、物理、化學、思想政治、語文、歷史、藝術、英語等10門公共基礎課程標準。
2017年,教育部啟動研制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標準。根據2019年10月教育部印發的《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》,中職學校公共基礎課必修課程包括思想政治、語文、歷史、數學、外語、信息技術、體育與健康、藝術,物理、化學等,至此,中職學校10門公共基礎課(必修課)課程標準全部出爐。
體現國家意志的中職課程標準,其頒布實施標志著中職教育原來的教學大綱完成了歷史使命,中職課程標準規范了中職學校課程設置,規定了課程具體任務和要求,填補了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的空白,是適應時代發展所需,是職業教育從規模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,是推進中職學校教師、教材、教法“三教”改革行動的向導,是推動中職教學改革的有力抓手,必將引領中職學校進行一場全新的改革。
積極學習宣傳中職課程標準,全面、準確領會中職課程標準精神,把握課程標準要求,深化中職教育教學改革,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中職教育的重要任務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、廣大中職學校及中職教師等積極行動起來,各個層面上共同發力,進一步推動中職課程標準的落地,推動中職課程改革走向縱深。
思想上有高度。課程標準代替教學大綱,不僅僅是名稱上的替換,而要從深層次上掌握、深刻理解中職課程標準出臺的背景和重大意義。作為統一規范中職課程及教學的綱領性文件,中職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了國家意志。中職課程標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體現了關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要求。一定程度上而言,中職課程標準也是對“培養什么人、怎樣培養人、為誰培養人”這一問題作出的深刻回答。
理念上有深度。《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》對職業教育標準建設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做出了新部署。中職課程標準是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框架的一部分,與原有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教學大綱強調知識技能的掌握、注重教師的傳授不同,課程標準更加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,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。深刻理解中職課程標準,明確它與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既有共性要求,也有不同基礎教育的“職教思維”突出特點。
行動上有效果。中職課程標準從文本轉變教師課堂教學的實際執行能力,這是一個從思想到行動磨合、貫穿、融匯的過程。中職課程標準就課程性質與任務,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、課程結構、課程內容、學業質量、課程實施等提出具體規定和要求,落實中職課程標準,實施中職課程改革,擔子壓在中職一線教師身上。教育行政部門、教研組織機構、中職學校要切實加強課程實施者(教師)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,從教師自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模式的變革入手,著力加強課程標準的學習研究,加強教研活動,切實推動中職教學改革,不斷提高中職教育教學質量,提高人才培養質量。
來源:蒲公英評論網